在线pH控制器读数不准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,以下是常见问题及快速排查方法:
电极污染或老化:电极表面若被油污、蛋白质或化学沉积物覆盖,会导致响应迟缓。可用稀盐酸或专用清洗液浸泡清洗,若电极在缓冲液中响应时间超过1分钟,需活化处理或更换新电极。
校准失效:校准液开封后易吸收CO₂变质,需使用新配制或新开封的缓冲液。校准时应遵循“两点校准”原则,先用pH6.86缓冲液定位,再用pH4.01或9.18缓冲液调整斜率,确保斜率在95%-105%之间。
接线问题:电极与仪表连接松动或电缆内部断裂会导致信号中断。可关机后重新插拔电极,用欧姆表检测线路是否导通,若电缆断裂需更换。
参比电极故障:参比液结晶、电解液不足或液接界堵塞会影响电位稳定性。需检查参比液接口,确保电解液充足且流速正常,必要时更换参比电极。
温度干扰:低温会增大电极内阻,导致响应变慢。若样品温度低于10℃,需将电极预热至室温后再测量,同时确认温度补偿功能已启用。
样品特性不匹配:含银离子、硫化物的样品可能与参比电极的KCl反应生成沉淀,堵塞液接界。需选用抗污染型参比系统(如陶瓷芯或PTFE环形隙电极)。
电磁干扰:大型电机、变压器等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可能干扰测量信号。需将控制器远离干扰源,或采用屏蔽电缆连接传感器。
电源不稳定:电源波动会导致仪表读数跳变。需检查电源线是否接触良好,必要时加装稳压器。
软件设置错误:仪表模式未切换至pH测量状态,或温度单位设置错误,会导致显示异常。需检查屏幕显示模式,确认温度单位为摄氏度。
电极未正确保存:电极干涸或玻璃膜破碎会导致性能下降。需将电极始终浸泡在专用KCl保护液中,避免机械撞击或接触有机溶剂。
排查流程建议:
清洗电极并重新校准;
检查接线与电源;
确认样品特性与电极匹配性;
排除环境干扰因素。
若问题仍未解决,建议联系供应商进行专业检修。